大学有路勤为径
“考上大学就轻松了”,每当有中学生抱怨课业负担重,家长、教师口中便常会蹦出这一“金句”。此话并非纯属谎言,当下不少大学生的确过得很轻松:打游戏、睡懒觉、谈恋爱,不亦乐乎。有的甚至整天浑浑噩噩、无所事事,把大学当成了混日子的地方。
精神的懈怠,必然伴随着学业的荒废。近年来,大学生基本素养和能力有所下降的问题引发普遍担忧。有的大学生连最基本的写作能力都不过关,“逻辑思维能力差”“完全不会写学术论文”“规范语言不会用,全是网络口语”……被大学教授们嫌弃不已。据媒体报道,为改变这一现象,不少大学重开了写作课。前不久,清华大学开起了“写作与沟通”课,作为本科生必修课程。近日,浙江农林大学还组建了写作教学团队,开设了“大学写作”课程。
正像中小学生应当“减负”一样,大学生应当“增负”也正在凝聚越来越多的社会共识。众所周知,如今不少大学对学生的管理失之于宽、松、软,从上课考勤到各类考试以及毕业论文、毕业设计、实习实训等,常本着“能放就放,能过就过”的准则。天长日久,上大学在众多学生眼里成了一件可以“混”的事,以为混个几年,拿个文凭,就万事大吉。
事实上,当下不少大学生依然做着“轻轻松松就能大学毕业”的迷梦,但他们不知道,身后那条顺利毕业的路正在收窄,那扇走出学校的大门正在悄然收紧——他们口中所谓的“好日子”,正在远去。
部分大学生尚且懵懂不知,但“让大学严起来”的呼声在大学校园周围高涨。“玩命的中学,快乐的大学”这一严重错位的现象显然不能再持续下去,中国高等教育正在迎来一场深刻变革。越来越多的家长也成为这场变革的支持者。最近,深圳大学把学生成绩单寄给家长,受到家长们普遍欢迎,认为这是大学严格教学、认真负责的表现,便是鲜明例证。
长期以来,高校加强对学生的学业管理,除了要考虑学生的感受,还要担忧家长群体的反弹,因为严格学业要求就意味着更多学生将面临考试挂科、延期毕业甚至被学校劝退等情况;对于辛辛苦苦培养孩子多年的家长来说,这是他们难以面对的结果。
然而,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渐走向大众化,上大学已不再是难事,众多家长的教育观念逐渐改变,“上个好大学,好好上大学”正在成为家长们的普遍愿望。但令他们失望的是,当下不少大学生精神懈怠、不思进取,加上没有一技之长傍身,毕业后在就业市场上严重缺乏竞争力。近年来,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整体较为严峻,部分大学生自身能力不足,与用人单位的需求存在供需剪刀差,是重要原因。“学校再不管,孩子都废了”“不能让孩子拿着家里的钱混日子”“在大学里不好好学习,毕业以后怎么办”,不仅家长们越来越焦虑,整个社会都注意到了这一问题。
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近日指出,本科教育居于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、教育教学的重要地位。要把全面振兴本科教育作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,持之以恒抓出成效。
应当说,加强本科教育是国家发展对人才的需要,同时符合个人成长成才的需要,也符合每个家庭对子女成才的期许。改革开放四十年来,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,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,并得到国际教育界的高度认可。近年来,我国中学生在PlSA测试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引发国际教育界广泛关注,包括英国在内的一些教育发达国家主动到我国来取经,或者进行师资交流。我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先发优势,不应在本科教育阶段受到削弱。本科教育连接着研究生教育和中学教育,在全学段中居于核心环节,本科教育质量不高,不仅会使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学业优势得不到有效延续,同时不利于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输送真正有学术潜质的优秀人才。通过加强本科教育,我国各学段将形成强有力的完整链条,人才培养质量将得到有效提升,各类拔尖创新人才有望纷纷涌现,“钱学森之问”或将由此取得突破。
而要实现这一切,叫醒那些浑浑噩噩混日子的大学生,对他们的学业严格以求,是必须迈出的第一步。